English

多卷本不等于史诗性

2001-01-14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
长篇小说创作追求多卷本的所谓“鸿篇史诗结构”,成为许多作家的追求。但李运抟认为,这是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误区。

不少长篇小说作家似乎有“多卷本情结”。比如像欧阳山的《一代风流》、姚雪垠的《李自成》等。新时期出版的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,多卷本现象更可谓比比皆是,如《金瓯缺》、《曾国藩》、《康熙大帝》等。李尔重的《新战争与和平》,竟有8卷本500多万字。

但是,一些小说写成多卷本,很难说有充分理由。多卷本现象的结果是众所周知的一部不如一部。如《一代风流》5卷本,第一部《三家巷》写得最成功,《苦斗》次之,后3卷在读者中几乎没有什么反响。《李自成》也是如此。

有人认为长篇小说的最高美学标准是“史诗性”,而史诗性就意味着是大部头的多卷本。这是一种片面之见。从世界范围的小说创作历史看,固然有以多卷本而获得史诗性的例子,但是也有众多的史诗性作品并非多卷本。一味追求大部头往往破坏了史诗品格的美学标准,使“史诗性”变成了语言的堆砌。

(《文汇报》2001.1.6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